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官网网址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官网网址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创立于1956年,同年哲学本科专业批准招生。1986年,教育部批准设置伦理学本科专业。1999年,教育部批准设置宗教学本科专业,同年宗教学系成立,与哲学系并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成立,下设哲学系和宗教学系。2016年,教育部批准设立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本科专业(英文简称PPE)。何思敬、吴江、张腾霄、罗国杰、陈先达、刘大椿、焦国成曾先后担任哲学系主任,冯俊、郝立新、姚新中曾担任哲学院院长。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科是国内哲学教学、科研、咨政和培养高级人才的重镇,是目前规模最大、学科配备最齐全、人才培养体系最完善的哲学学科,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美学、逻辑学、政治哲学、管理哲学10个二级学科,建设哲学、政治学、经济学(PPE)专业和“应用伦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拥有中国人民大学跨学科重大创新规划平台“哲学与认知科学”“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应用伦理”。哲学院在66年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新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第一批哲学硕士点和第一批哲学博士点、第一批哲学博士后流动站,被评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首批国家重点一级学科、首批一级学科授权点,被称作“新中国哲学教育的工作母机”。
哲学院于1994年被批准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哲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007年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是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基地、“985”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2017年人大哲学学科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近年来人大哲学学科积极探索“强基博识”的人才培养模式,哲学专业、伦理学专业入选“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宗教学专业、PPE专业入选“双万计划”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入选教育部首批“强基计划”、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19年,教育部和山东省共建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和联合研究生院,张立文教授任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臧峰宇教授任联合研究生院秘书长。2021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在哲学院开始招收研究生。目前哲学院形成了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研究人员、港澳台学生及外国留学生教育在内的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各行业培养了8000余名优秀人才。
哲学院教师创造了为数可观的重量级学术成果。萧前等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李秀林等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是哺育几代大学生的教科书。苗力田主持编译的《亚里士多德全集》是国内第一部西方著名哲学家著作全集的汉译本,出版后屡获殊荣。罗国杰主编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方立天的《中国佛教哲学要义》、张立文的《和合学》在国内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年来,人大哲学学者不断推出底蕴厚重的学术成果,其中具代表性的有《陈先达文集》14 卷本、《罗国杰文集》6卷本、《夏甄陶文集》6卷本、《方立天文集》12册、李秋零主持编译《康德著作全集》9卷本、聂敏里主编策勒《古希腊哲学史》6卷本等。李秋零主编编译《康德著作全集》、陈先达等著《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张立文《中国哲学思潮发展史》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哲学院教学团队优秀,多位教师获得国家级、教育部和北京市各类奖项。陈先达获吴玉章终身成就奖、荣获“全国十大最美教师”称号,刘大椿和郭湛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张立文获评“立德树人”哲学社会科学界德业双馨专家,姚新中被评为北京市高等教育先进工作者,龚群被评为北京市教学名师,李秋零教授被评为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北京市优秀教师,聂敏里获评北京市教学名师,臧峰宇获评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臧峰宇、刘玮获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西方哲学智慧》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薪火传承·中国传统哲学通论》《当代哲学热点问题》《平凡生活中的深沉智慧—辩证唯物论》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姚新中教授团队获2017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8年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臧峰宇教授团队获202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西方哲学:传统、经典与方法》荣列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榜单。《哲学前沿与研究方法》获评2021年北京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哲学院立足高端学术研究,着力打造社会服务的高地。近年来,以陈先达教授为旗帜的哲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团队,立于时代潮头,发哲学之新声,树时代之新论,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等主流媒体和顶级学术刊物发表理论文章百余篇,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引领文化自信的理论研究、厚植文化自信的理论基础、增强文化自信的理论底气,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者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担当意识。2006年以来,受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委托,人大哲学院先后举办了十六期爱国宗教界人士研修班,培养爱国宗教界人士900余人,充分发挥了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贯彻了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是我国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典范。
哲学院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与英国牛津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等近20 个国家的高校签署合作协议或备忘录,开展多层次、多方位交流与合作。深入推进硕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对接,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举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建有全英文硕士项目“中国哲学、宗教与文化”,培养了来自美国、英国、挪威、乌克兰、哥斯达黎加、韩国、巴基斯坦、越南、日本、英国、泰国等国的学生,逐步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品牌。
经过66载风雨兼程的教学耕耘与学术探索,人大哲学院已经发展成为国内一流、享誉国际的哲学教育和研究重镇。哲学院今后将继续加强一流学科建设,不断巩固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学术优势,提升人大哲学学科的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学术声誉,建设锐意进取的人大哲学学科共同体,与国内外哲学界同仁共同推进哲学教育现代化。不忘初心,励精图治,通过进一步努力,以厚重的学术话语呈现思想中的时代,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哲学学科建设的创新之路,推动人大哲学学科在实现哲学社会科学大繁荣大发展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独特贡献。